► 成立於1951年
滕老闆說起老店故事,滔滔不絕!
八十多歲的滕老媽媽也參與說明,看出老店故事的精采囉!
民國38年,滕老闆父親在台北中華路矮房子賣豆漿及中式點心,40年時搬到永和,早期這 兒前面是個大水溝,約有兩個車道寬,灌溉用水道,水乾淨,小時候常在那洗衣物,後來 馬路拓寬擴建把文化巷改成文化路,屋後面是一片稻田,有幾家外省大家族都住在附近。 42年父母親結婚後,改做餅乾,大量批發到台北,基隆,早期時餅乾都裝在鐵桶中,秤斤 賣。當時員工還蠻多的,直到民國五十幾年才逐漸加做西點,麵包,蛋糕...等。
談到店名來源:滕老闆說因為族譜中,中間名字按輩分而定,父親是仁字輩的關係。
老闆最得意的是他的提漿皮月餅,它是北方特有的傳統月餅,台灣少有人會做。
因此每年中秋前,老闆都親自帶領多位員工,用幾台機器扮餅皮,炒餡料....等工作, 近20幾天,一個中秋他忙得瘦了五公斤,看出老闆的敬業精神!
對於提漿月餅的製作,他說得津津樂道!提漿皮用糖漿及沙油攪拌多時,讓兩者充分融合,水分蒸發, 用傳統技術慢炒,讓彼此充分吸收,吃起來滑滑的但不油,也不容易壞,雖然外皮硬硬的,但吃起來卻 酥酥的。處理好的餅皮,以 1:1的方式加入各種自己熬煮的餡料,做成提漿月餅。因此連 日本人都喜歡 ,託台灣的朋友訂購,特別是鳳梨口味的。其他像桂花,棗泥,椒鹽,八寶 ,五仁.豆沙,蓮蓉等口味也各有愛好者,每年中秋都有大排長龍的人潮,不僅留住懷念傳 統北方月餅的銀髮族,近年來也吸引一些沒有嚐過提漿月餅的年輕族群前來湊熱鬧!( 像窮理老師就對提漿月餅非常的感興趣!)
提到月餅一年比一年銷路下滑的話題,老闆的看法是:景氣不好是原因之ㄧ,但社會型態的 轉變也是原因例如現在人吃東西多元化,中秋節也吃雪餅,巧克力,冰淇淋...等,加上人 情世故薄了,親朋好友送禮的情形或份量都漸減。
談到最近敏感話題- 毒奶粉事件,老闆表示用奶粉烘培出來的麵包,不好吃。他強調用鮮 奶或保久乳做成的才香醇可口!其實是吃得出來的。
最後談到:近60年的老店一路走來屹立不搖,支撐的力量是什麼?
老闆誠懇的說:傳統的 技能除要保留特有的優點外,每年產品要有所改進,品質要嚴格要求,每年更要有新創意 的加入,才能存留下來。
老店的特色與生存之道,實在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啊!